方志敏“漂流”上海滩(陈家鹦)
方志敏在其狱中著作《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说,1922年6月底,在九江南伟烈学校读书的他决定弃学。主要原因是“读书不成,只为家贫。但因贫困而无受教育机会的人,在中国何止千百亿万?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地做革命
方志敏在其狱中著作《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说,1922年6月底,在九江南伟烈学校读书的他决定弃学。主要原因是“读书不成,只为家贫。但因贫困而无受教育机会的人,在中国何止千百亿万?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地做革命
革命先驱张隐韬,是在沧州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他于1925年组织成立的农民自卫军,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实践的早期尝试之一。1926年2月,张隐韬被捕,在盐山县旧县镇(现千童镇)就义。目前关于其生平事迹的文字主要来源于刘格平、罗章龙等人的回忆和张隐
在中华民族抗战的宏大叙事中,临夏区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民族底蕴,在抗战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地处西北内陆,远离抗战的核心战场,但临夏地区各民族同胞怀着炽热的爱国之心,积极投身抗战,以各种方式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其事迹可歌可泣,彰显出伟大
“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各种宣传新思想的报刊如雨后春笋。1916年1月,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办,主编是国民党右派理论家叶楚伧,邵力子任总经理兼《觉悟》副刊主编,协助邵力子编辑《觉悟》副刊的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6月16日
以十月革命为界,俄国历史被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十月革命成为认识苏俄国家形象的起点。与承续至今的正面认识相反,十月革命最初多以“叛乱”“暴徒”等摘要信息传入中国,并构成负面形象,主导这一事件的布尔什维克党和由此成立的苏俄自然同样不受国人待见。此后,在苏